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时刻,为进一步感悟伟大抗疫精神,学习我校南山班总导师钟南山院士大医精诚、大爱无疆的崇高品格,实施好我校卓越医生培养计划,为培养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基础,4月16日,学校党委书记何志旭、校长刘建国、党委副书记王子正、副校长李春鸣带领2020级全体南山班学子前往广州,与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院的2019级和2020级学子一起参加开班仪式,并与广州医科大学校党委书记唐小平、校长冉丕鑫、副校长赵醒村等举行了座谈交流。
4月16日上午,校领导何志旭、刘建国、王子正、李春鸣与广州医科大学校党委书记唐小平、校长冉丕鑫、副校长赵醒村等举行了座谈交流。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合作交换了意见。遵义医科大学党委书记何志旭向广州医科大学及钟南山院士、唐小平书记、冉丕鑫校长多年来对遵义医科大学的支持表示感谢。广州医科大学校长冉丕鑫也向我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厚重的红色文化表达敬意和祝福。双方达成一致共识,两校将以南山班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精英教育、注重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和坚持以本为本的底线思维,共同创新和发展以南山精神为引领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同时,我校南山班全体学生参观了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临床技能中心,同学们在广医进行了早临床和早科研的教育实践活动,为专业学习奠定了基础。
4月16日下午,学校党委书记何志旭一行参加了南山班开班仪式。在仪式上,南山学院院长黄锦坤寄语学子们感悟“南山精神”、领略医学真谛,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全民健康的事业中成就自己的梦想。广州医科大学副校长赵醒村对两校的南山班学子表示祝贺,他全面解读了“南山精神”的内涵,基于“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勉励同学们成长为具有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的医学人才。
“你们是医学创新尖兵,将来要成为优秀的临床医生、管理者和科研人员,这是我的愿望!”在开班仪式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校南山班总导师钟南山院士寄语全体南山班学生并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富有思想性和启发性的讲话。他分享了开办南山班的初心: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创新的临床医生、医疗管理者和临床科研人员。他说:“建设南山班有一个方向,即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靠学习书上的知识是永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书上没有的,一定要进行钻研,想方设法去突破。因为你们这一代就是要有所创新、有所创造,所以学习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器官系统为核心,以培养科学思考能力为主线,以实践能力为抓手,以人文精神为取向。”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钟南山院士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勉励同学们要抓住时代的机遇,努力成为创新医学人才,为维护人民生命健康而贡献力量。
钟南山院士还重点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广医和遵医,一步一步走下来,取得不错的发展,我们现在还在努力地往前进,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争创一流学科。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要珍惜每一天,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并且培养创新思考能力。我们有的同学,一方面课程完成得不错,另一方面抽出时间参加科研和发表文章。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都有这种自主创新的精神和行动,这是最宝贵的!随后,钟南山院士为两校108名学生代表授袍、赠书。最后,广州医科大学的教师代表梁文华带领部分南山班学生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誓言》响彻会场,也激荡着师生的心。两校南山班学生还在开班仪式后进行了交流和礼物互送,广医南山班学生给遵医同学赠送了书签,遵医南山班学生赠送了我校的明信片给广医同学,部分同学相互还加了好友,加强联系,共同进步。
开班仪式后,学校党委书记何志旭、校长刘建国、党委副书记王子正、副校长李春鸣等拜见了钟南山院士,何志旭书记向钟南山院士汇报我校南山班学生的构成、招生、选拔以及淘汰机制,刘建国校长汇报了我校南山班师资队伍情况。钟南山院士指出,进入南山班同学首先要有热爱医学的主观意识,要有医学人文情怀,具有爱岗敬业的事业心和不怕艰难困苦的坚强意志。钟南山院士提出,基础和临床的导师都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要肩负起培养未来医学人才的责任。两校要多沟通交流,共同编写课程案例,建设一致的课程体系。
在拜见中,何志旭书记把我校南山班学子送给钟南山院士的纪念册和手写明信片送到了钟南山院士手中,同学们在礼物中表达了对钟南山院士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自己立志向学、践行医者使命的远大志向和情怀。钟南山院士亲手在纪念册首页为我校南山班学子题词:“好奇、好问、好学”,表达了对我校南山班学子的殷切期望,期望他们以后可以成为医学创新尖兵、优秀的临床医生、管理者和科研人员。
在打造兼具“南山风格”和“遵医精神”双重特质的“南山班”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贵州模式”的基础上,我校与广州医科大学将进一步在文化育人、教学交流、学生学习交流、科技协作、成果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和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更好服务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战略,为国家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审核:李均 邵珠建,撰稿:李雪 罗扬 郭远芳 龚喜,摄影:李雪 罗扬 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