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

创新创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教学 >> 创新创业 >> 正文

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遵义医科大学校赛的通知

2025-05-14  |  来源:教务处   |  阅读:

珠海校区、各学院:

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通知》(教高函〔2025〕7号)等文件工作要求,学校决定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遵义医科大学校赛,并通过校赛选拔优秀项目参加省级复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总体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以大赛为平台,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中外青年的友谊,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

——更中国。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体现红色基因传承,充分展现新发展阶段高水平创新教育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示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感召力。

——更国际。深化创新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汇聚全球知名高校、企业和创业者,促进中外科技交流,举办世界大学生创新论坛,打造世界大学生创新教育交流合作国际大平台。积极举办海外区域赛,搭建全球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更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深度融合,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造就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塑造力。

——更全面。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鼓励各学段学生积极参赛,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各类各学段的全覆盖,打通人才培养各环节,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引领力。

——更创新。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丰富竞赛内容和形式,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动能,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创造力。

——更协同。充分发挥大赛平台纽带作用,促进优质资源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开放大学、开放产业、开放问题的良好氛围,助推大赛项目落地转化,营造支持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共同合作、互相包容、互相支持的良好生态。

三、主要任务

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着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强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项目式”教学改革,引领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激励广大青年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着力提升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四、大赛内容

(一)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和产业赛道。(详见附件)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五、组织机构

学校设立大赛组委会,组委会主任由校长担任,副主任由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由教务处、宣传部、研究生院、团委、学生工作部(处)、招生就业处、国际教育学院、珠海校区等相关部门及学院分管学科竞赛工作的负责人组成,负责大赛统筹与领导工作。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大赛的宣传组织、执行推进、沟通协调、评审推荐等工作。

六、参赛要求

(一)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

(二)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参赛前须进行脱敏处理。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在校生以在读学籍报名(以通知下发之日为准),毕业生以最高学历报名。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本大赛往年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今年大赛。

(四)参赛人员要求

1.参赛人员(不含产业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90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2.每个团队成员不低于3人,不超过10人。每名参赛人员以负责人身份在同一赛道参赛项目数不超过1个,但可以以组员身份参加多个项目。

3.一经报名,项目负责人、前5位团队成员及其排名不得变更。

(五)指导教师要求

1.项目指导教师须政治立场坚定、爱党爱国、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纪守法、责任心强、作风正派、治学严谨、热爱教育、热心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并在参赛期间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项目指导实际工作中。

2.每名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多个项目,每个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不超过5名,一经报名,指导教师名单及其顺序不得变更。

七、赛程安排

(一)本次大赛赛程分为参赛报名、网络评审、校级决赛三个阶段,全部赛事活动在6月30日前组织完成。

(三)参赛报名。

1.各参赛团队必须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https://cy.ncss.cn/)或官方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成功报名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学生报名操作手册见附件。

2.各参赛项目团队需准备以下报名材料:

(1)参赛项目商业计划书(PDF格式);

(2)参赛项目商业计划书介绍PPT(PDF格式);

(3)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系统报名截图(PDF格式);

(4)通过网评参加校级决赛的项目团队需要准备1分钟的项目介绍视频。

3.各参赛团队通过登录遵义医科大学学科竞赛管理系统(网址:http://58.42.31.137:55666/xkjs;默认用户名和密码与大创项目管理系统相同)进行校赛网上报名。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6月10日24点,报名步骤见附件5。

4.产业命题赛道校赛报名另行通知。

(四)网络评审。各参赛项目团队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学校组委会邀请专家开展网络评审,并依据网络评审结果决定参加校级决赛项目。

(五)校级决赛。学校组委会邀请专家作为评委,对参赛项目进行评审,评审采用现场答辩方式进行。珠海校区晋级决赛的项目通过线上参加决赛。

八、工作要求及联系人

珠海校区、各学院务必按照《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参赛项目数分配表》(见附件3)完成大赛官网(https://cy.ncss.cn/)和学校学科竞赛管理系统(http://58.42.31.137:55666/xkjs)报名。

工作联系人:校本部  司马宇  赵智权0851-28642745

           珠海校区 王燕   蒋振东0756-7623332

附件: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相关附件

教务处

2025年5月12日

  • 附件【相关附件.zip】已下载

下一条:遵义医科大学关于组织参加 “第19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的通知

关闭

版权所有:遵义医科大学教务处  黔ICP备06003261号-2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学府西路6号(新蒲校区)

联系电话  办公室:0851-28643600  教务科:0851-28643604 考务科:0851-28643605  学籍管理科:0851-28643606  实习管理科:0851-28643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