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校区、各学院:
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暨“一带一路”国际竞赛,前身为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是由高等学校大学生医学创新竞赛委员会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自2023年起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是学校2025年度重点学科竞赛项目。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精神要求以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深入推动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原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经学校研究决定举办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暨“一带一路”国际竞赛遵义医科大学校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创新。
二、组织机构
学校设立大赛组委会,组委会主任由校长担任,副主任由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由教务处、宣传部、团委、学生工作部(处)、国际教育学院、珠海校区等相关部门及学院分管学科竞赛工作的负责人组成,负责大赛统筹与领导工作。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大赛的宣传组织、执行推进、沟通协调、评审推荐等工作。
三、大赛内容
(一)根据《遵义医科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规定,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暨“一带一路”国际竞赛(原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为B类竞赛。
(二)竞赛作品的学科赛道设置。每个作品按照作品所属学科领域的赛道申报参赛。本科院校学生作品按照基础临床、法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药、交叉学科6个学科及国际竞赛分设赛道,分实验设计和创新研究两大类别。学科赛道及分组详见附件。
四、参赛资格及参赛形式
1.参赛资格:2025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均可参赛。每名学生当届限参加1项。
2.参赛形式:以团队形式参加,每个队伍3~5人(不少于3人,不超过5人),每位学生须在作品中有实际贡献;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一般要求不跨校组队。鼓励校内跨学科组队。注:作品提交后,团队成员及排序、指导教师不可更改;每名指导老师当届限指导2项。
五、赛程安排
(一)本次大赛赛程分为网络评审、校级决赛两个阶段。
1.网络评审:4月12日至4月20日
2.校级决赛:4月30日前,比赛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二)网络评审。各参赛项目团队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学校组委会邀请专家开展网络评审,并依据网络评审结果决定参加校级决赛项目。
(三)校级决赛。学校组委会邀请专家作为评委,对参赛项目进行评审,评审采用现场答辩方式进行。珠海校区晋级决赛的项目通过线上参加决赛。学校根据各参赛队校级决赛成绩确定晋级复赛(区赛)的队伍。
六、奖项设置
(一)根据《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暨“一带一路”国际竞赛第一轮通知》设置校级奖项,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奖项设置如下:
奖项 |
要求 |
奖励 |
校级一等奖 |
不超过参赛团队总数的10% |
荣誉证书 |
校级二等奖 |
不超过参赛团队总数的20% |
荣誉证书 |
校级三等奖 |
不超过参赛团队总数的30% |
荣誉证书 |
(二)获校赛一等奖的项目指导教师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
(三)对组织参赛有突出贡献的学院(部系)颁发优秀组织奖。
七、工作联系人
联系人:司马宇 赵智权
联系电话:0851-28642745
附件: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暨“一带一路”国际竞赛第一轮通知及附件
教务处
2025年4月9日